|  | 
 
| 2015年首次试点14所院校二阶段实证研究实施方案 根据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以下简称“医考中心”)进行了“医师资格考试分阶段考试”的研究,结论建议医师资格考试应采取两段式考试方式。为探索两段式考试组织实施的可行路径,医考中心拟于2015年开始,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执业医师类别两段式考试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为期三年,实证研究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医考办)负责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司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等的沟通联络。
 医考中心受委托承担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以下简称“实证研究”)的具体工作。由试题开发部门作为项目牵头处室,考务部门负责实证研究考试的组织实施,相关部门按职责负责相关工作。
 遴选参加实证研究的院校负责具体考试实施工作。
 二、考试设计方案
 (一)考试目的
 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考试标准
 临床执业医师基本要求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三)考试模式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实行两阶段考试模式,包括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第一阶段考试(简称第一阶段考试)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第二阶段考试(简称第二阶段考试)。
 第一阶段考试安排在医学生完成临床见习时进行。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第二阶段考试。
 第二阶段考试安排在大学毕业后住院医师培训满一年或医疗机构试用满一年时进行。
 (四)考试设计
 1、第一阶段考试
 第一阶段考试主要测试医学生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是否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重要的医学知识能够理解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分为医学基本知识考试和临床基本技能考试。
 (1)医学基本知识考试题型题量
 医学基本知识考试总题量为400题。其中,基础医学占40-45%,医学人文占5-10%,预防医学占5-10%,临床医学占40-45%。
 医学基本知识考试分为4个单元,每单元100题,每题1分。
 题型比例
 
 考试形式:计算机化考试。| 考试内容 
 | A1型题 
 | A2型题 
 | B1型题 
 |  | 基础医学 
 | 45-50% 
 | 35-40% 
 | 15-20% 
 |  | 医学人文 
 | 45-50% 
 | 35-40% 
 | 15-20% 
 |  | 预防医学 
 | 35-40% 
 | 55-60% 
 | 3-5% 
 |  | 临床医学 
 | 20-25% 
 | 70-75% 
 | 3-5% 
 |  | 总 计 
 | 30-35% 
 | 50-55% 
 | 10-15% 
 | 
 考试时间长度:每单元考试1.5小时,共6小时。
 (2)临床基本技能考试
 主要考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对沟通交流能力与人文关怀进行评价。
 考试设计
 
 备注: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职业素质的考核融合到各站案例,分值约占15%。| 考站 
 | 考试内容 
 | 考试方式 
 | 考试时间 
 | 分 值 
 |  | 1站 
 | 病史采集 
 | 口 试 
 | 10分钟 
 | 20分 
 |  | 2站 
 | 病史采集 
 | 口 试 
 | 10分钟 
 | 20分 
 |  | 3站 
 | 体格检查 
 | 操 作 
 | 10分钟 
 | 15分 
 |  | 4站 
 | 体格检查 
 | 操 作 
 | 10分钟 
 | 15分 
 |  | 5站 
 | 基本操作 
 | 操 作 
 | 10分钟 
 | 15分 
 |  | 6站 
 | 基本操作 
 | 操 作 
 | 10分钟 
 | 15分 
 |  | 合  计 
 | 60分钟 
 | 100分 
 | 
 合格标准:累计60分即为合格。
 2、第二阶段考试
 第二阶段考试主要测试在临床实践中是否具备独立、正确应用临床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分为临床综合知识考试和临床综合技能考试。
 (1)临床综合知识考试题型题量
 临床综合知识考试总题量360题,其中,临床专业知识占80-85%,临床相关知识占15-20%。临床综合知识分4个单元,每单元90题,每题1分。A1题型占5-10%,A2题型占40-45%,A3/A4题型占25-30%,B1题型占5-10%,综合案例题占5-10%。
 考试形式:计算机化考试。
 考试时间长度:每单元考试1.5小时,共6小时。
 
 (2)临床综合技能考试
 主要考查综合临床思维、综合操作技能和医学人文素质。
 
 备注:医学人文素质的考核融入到各站案例中,分值约占15%。| 考站数量 
 | 考试内容 
 | 考试形式 
 | 考试时间 
 | 分 值 
 |  | 1站 
 | 病例分析 
 | 口 试 
 | 15分钟 
 | 15分 
 |  | 2站 
 | 病例分析 
 | 口 试 
 | 15分钟 
 | 15分 
 |  | 3站 
 | 病例分析 
 | 口 试 
 | 15分钟 
 | 15分 
 |  | 4站 
 | 病例分析 
 | 口 试 
 | 15分钟 
 | 15分 
 |  | 5站 
 | 综合操作 
 | 操 作 
 | 15分钟 
 | 20分 
 |  | 6站 
 | 综合操作 
 | 操 作 
 | 15分钟 
 | 20分 
 |  | 合  计 
 | 90分钟 
 | 100分 
 | 
 合格标准:累计60分即为合格。
 三、实证研究报考时间安排
 2015年进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的实证研究工作,中医类别进行分阶段考试方案的研究论证。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一) 2015年4月20日前,制定实证研究实施方案。
 (二)2015年4月21日前,遴选确定参加院校名单。
 (三)2015年4月25日,发布实证研究工作通知。
 (四)2015年4月28日,召开实证研究工作会议,签署委托协议,向医考中心提供白名单。
 (五)2015年5月5日-10日,网上报名。
 (六)2015年5月15日前,学校完成报名资格审核。
 (七)2015年5月25日前,统计用量,编排准考证号,编排理论考场和技能考试日期安排。
 (八)2015年5月29日前,指导学校制定实证研究考试组织方案。
 (九)2015年5月26日-31日,考试材料制作。
 (十)2015年6月1日-12日,召开考试培训会议(考官、SP、考务人员和机考保障人员培训)。
 (十一)2015年6月13日,提供准考证以及考场编排相关信息的下载打印(桌签等)。
 (十二)2015年6月15日前,学校报告机考和技能考试基地准备情况。
 (十三)2015年6月16日前,组建督导检查组、完成督导检查组业务培训。
 (十四)2015年6月17日,督导检查组赴各学校,检查各校考前准备(重点检查机考考场和技能考试基地准备,采用SP进行考试的学校再次组织SP和病史采集部分考官的强化培训工作)和培训情况。
 (十五)2015年6月19日,理论考试;
 上午8:00-9:30    第一单元
 上午10:00-11:30  第二单元
 下午2:00-3:30    第三单元
 下午4:00-5:30    第四单元
 2015年6月20日-21日,技能考试。
 在6月20日-21日,每半天为一个场次,共4个场次。考生需在一个场次内完成6站考试。
 (十六)2015年6月22日,督导组将考试材料全部带回。
 (十七)2015年7月底前,完成分阶段实证研究考试总结工作。
 (十八)实证研究第二阶段报名时间拟定在2017年2月至3月、考试时间为2017年7月。
 四、院校申请和选择
 在全国167所医学院校中,按照院校自主申请优先、地理分布具有代表性、同时涵盖目前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中、低院校的原则,选择十余所院校(附件1)。
 实证研究院校名单
 1. 华中科技大学*     2. 中国医科大学*    3. 复旦大学医学院*
 4. 上海交大医学院*   5. 同济大学医学院*  6. 第二军医大学
 7. 武汉大学*         8. 温州医科大学*    9. 海南医学院*
 10.汕头大学医学院*  11. 宁夏医科大学    12. 新乡医学院*
 13. 新疆医科大学*   14. 广西医科大学
 医学基本知识考试题型比例
 
 考试形式:计算机化考试。| 考试内容 
 | A1型题 
 | A2型题 
 | B1型题 
 |  | 基础医学 
 | 45-50% 
 | 35-40% 
 | 15-20% 
 |  | 医学人文 
 | 45-50% 
 | 35-40% 
 | 15-20% 
 |  | 预防医学 
 | 35-40% 
 | 55-60% 
 | 3-5% 
 |  | 临床医学 
 | 20-25% 
 | 70-75% 
 | 3-5% 
 |  | 总 计 
 | 30-35% 
 | 50-55% 
 | 10-15% 
 | 
 考试时间长度:每单元考试1.5小时,共6小时
 
 
 
 汕头大学医学院参加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报名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6日
 http://jiaowu.med.stu.edu.cn/version2013/detail.aspx?id=3731
 根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安排,我院2011级同学将参加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工作,请2011级七年制、2011年五年制(已报名参加)的同学登录国家医学考试网进行正式报名,具体报名流程见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通知。本次报名为正式报名,报名完成后,须按照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的要求认真完成所有考试。附件是第一阶段考试技能考的设计方案,供同学复习使用。
 
 附客观结构临床技能考试内容:
 ①内、外问诊SP;
 ②诊疗操作1(成人或小儿的腹腔穿刺、胸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
 ③诊疗操作2(抽取1个项目:动脉穿刺、成人静脉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导尿术、穿脱隔离衣、插胃管、吸氧);
 ④辅助检查站(心电图、实验室检查、X片);
 ⑤外科技能(包括外科基本技能和搬运、固定、包扎、止血等院前急救);
 ⑥妇产科基本技能;
 ⑦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⑧职业道德、沟通技巧;
 ⑨体格检查(SP);
 ⑩内、外科面试
 
 围绕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在国内率先实施以系统整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教学模式。新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公共基础、人文社科、系统整合、技能、临床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早期、后期)及临床实习(通科实习,选择实习)三部分组成。
 一、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1、系统整合模块的构建
 以系统为基础,将传统解剖学、生理学等15门医学基础课程与相应临床课程整合为人体结构、基础学习、消化与营养、心血管与呼吸、感染与免疫、肌肉-骨骼、神经学、疾病机制、药物治疗、机体平衡、生殖-性-发育和生长、肿瘤学12个模块。各模块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及教学内容的交叉渗透融合。
 2、技能模块的构建
 ①《临床基本技能》覆盖第3~6学期,是目前唯一以此命名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②《沟通技能》训练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有效的沟通,学会处理医患、医护关系等。
 ③《终身学习》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摄取知识,获得分析解决问题、批判性学习的能力,为毕业后继续教育奠定基础。
 ④《机能实验学》让学生全面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其中探索性实验占40%,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人文社科模块的构建(6个模块)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健康与社会》,旨在使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来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更加关爱病人和提高法律意识。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学科为中心向系统整合转变;从以授课为主向自主学习转变;从单一理论考核向多元化考核转变。
 1、广泛开展互动式教学
 我院是国内最实施PBL学校之一,从1999年开始在病理学、微生物学、内外科学实施PBL教学法及临床病理讨论会(CPC)以来,至今已扩展到所有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
 在国内率先建立设备先进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将模拟技术、虚拟技术、标准化病人、网络技术等手段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搭建起医学生全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桥梁。
 3、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驾齐驱
 重视实践(实验)教学环节,技能模块中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2;四个学期的临床实践(见习、通科实习和选择实习),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在临床得到训练。
 4、多元化考核体系的建立
 ① 实施基础综合考和临床综合考。
 ② 坚持“四种技能考试”:实验课程操作考核;技能模块以技能考核为主;临床实习转科技能考核;毕业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
 ③ 2007年引入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方法,自主开发建立计算机考试系统。对引导课程体系改革和改变传统考试模式,科学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医路通网校教务处
 
 
 
 | 
 |